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讲座

  • 名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讲座
  • 分类:家庭教育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13/6/3 20:25:23
 目录:
前言--1
主题1 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7             二,教育重要尊重学生的情感--14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19
主题2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27  二,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37
主题3育人的第三课堂---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
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49                    二,建设积极的第三课堂--54
三,正确认识小环境和大环境--58                四,多元起点建设第三课堂--59
主题4为幸福人生奠基---实施实效德育
一,德育需要改进也需要加强--63               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63
主题5特长和选择
一,合格+特长--77                              二,规范+选择--82
主题6享受讲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热爱讲台,享受讲台--89                     二,热爱讲台是一种职业标准--92
三,珍惜讲台,才能热爱讲台--94
主题7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101             二,积累经验,学会反思--108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109                      四,做复合型的教师--110
主题8优化学校文化---文化是发展的保障
一,一流的单位出标准--113                        二,实现全员过程最优化--114
二, 文化的价值在于执行--115
主题9来自媒体的声音
跨世纪教育工程----建平中学整体改革巡礼123
探索者的新里程----记上海市“模范班主任”冯恩洪--156
合格加特长  规范加选择--164
中国,呼吁明天的教育---上海建平中学教育改革--179
一个深刻把握思想与现实的开拓者----访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189
文化铸精魂 激情满校园---上海市建平中学课程改革之路--204
做最好的自己 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代后记)--216
 
带着问题走进书本,带着答案回归工作!让阅读从心开始…
一、请阅读下面这部分图书内容,谈谈您对“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之观点的感受: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
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
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
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啊!”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
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梢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
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
二、请阅读下列图书内容,就“课程建设要实现国家教材的校本化”之观点谈谈您的看法。
第二个要素:教什么
谈到教学质量,就涉及教材教什么。我们都下意识地联想到国家教材、校本教材。我们的教材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是教育部统一编制的。现在的教材较之我们当年做学生的时候已经进步多了。因为当年,全国各地通用一套教材。现在我们已经明智地意识到,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做出一个教学大纲,提供八套教材以适应各地教育程度,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经济文化,特别是学生发展的实际,做出选择。当前,教育部高中新课程改革又对教材做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我们给学生的是不是合适的,我们该给学生的应该怎么给。所以在教材的问题上,国家教育部耗费了很大的力气。然而,我们依然必须承认,当现今我们在使用同一套教材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基础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仍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异。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我听的一节课说起。有一次,我在中国西部地区,走进一个县第一中学的高一年级的理科班。这个高一年级的理科班上的是英语课,坐在我旁边的是理科班的班长。所以,这节英语课结束后,我问了这个同学这节课听懂了多少。这个同学反问我,老师你叫我怎么说呢?我说,说百分比。比方说你听懂了70%,这个学生回答我说,如果我听懂了70%,我早就不是现在的我了。我一听这句话,我得降低百分比,那我说同学这节课你听懂50%了吗?他告诉我,我努力争取,两年以后,我会听懂50%的。我真感谢这个学生的实事求是。我问他,同学这节课,你能告诉我,你究竟听懂了多少?他沉思了片刻,用牙齿咬着他的上嘴唇,隔了片刻,他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顶多顶多听懂了30%。所以,听在这里,我就在想,这个同学为什么会进理科班,为什么当班长呢?这个孩子告诉我,我们理科班的入选标准是:中考总分600以上的同学,我英语不行,数理化很好,所以凭总分我进理科班了。我听了以后我明白了,数理化对这个学生来讲接受的教育是合适的。而这个英语他只听懂30%,毫无疑问,这节课对他来讲是不合适的。这就涉及之前所说的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异的现状问题。而且,应该很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个县第一高中的个别现象,是中国大地上的普遍现象。
我到一个省,进了这个省最好的学校听课。到第七天,我在这个省里中越边境之处进了一个镇办高中听课,这两个学校生源的投档差异有300分的悬殊,但是两个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居然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我在这里提出来一点,我们提高教育质量是书上印着什么我就教什么能够出质量呢,还是我们要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研究本校学生的学情,依托本校学生的学情,参照教材,决定我教什么,怎么教能够出质量呢?这是一个太严肃的问题,也是我们共和国的大地上39万所中小学同样都要反思的问题。换句话说:是书上印什么我就讲什么能够出质量,还是依托本校学生的学情,参考教材,从本校学生的学情出发,来决定我教什么,怎么教能够出质量呢?
答案是明显的。这是涉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涉及国家教材的第二次决策。第二次决策很简明,国家的教育改革已经走出书本中心,已经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不允许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无人,它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这涉及一个学校校长的第二次决策能力,这同样也涉及我们的教师研究学生的能力。没有研究哪有质量,不认真研究,高质量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因此,在教材的问题上,很明显的,我们要重视国家教材的校本化,我非常高兴地注意到自从山东杜郎口“10+35”的教学模式出现,自从它的“三三六”推进课题教学方法出现以后,一个环节引起了各地教育界老师们的普遍重视。这就是由老师编写教案改为老师编写导学案。我知道,在中国各地,导学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但是,我赞成它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导学案是教师在调研学生,依托教材的知识点、难点、重点,根据学生的学情而编写出来的。我看了各地的导学案,它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第二部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第三部分,知识的分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处。我想,不管怎么说,这个导学案是一个平台,它涉及国家教材的第二次决策。我不管你赞成导学案也好,对导学案有争执,有不同的见解也罢。一个环节是少不了的,要提高教育质量,一定要实现国家教材的校本化。这是涉及影响课堂变革的一大要素,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实现国家教材的校本化,这才是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