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尚书》选讲 徐醒民

  • 名称:国学经典《尚书》选讲 徐醒
  • 分类:文化历史  
  • 观看人数:加载中
  • 时间:2023/7/30 16:44:16

《尚书》是夏、商、周三代政府公文的汇集,内容主要是重要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上传达重要指示和重要精神的重要讲话。《尚书》有很多古奥的语言,在诸子百家的时代就已经很难读通了。《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 (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王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尚书是王和贵族讲的话。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相关历史:

重要内容:

孟子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孟子谈到的“书”就是《尚书》。《尚书》当时还只是叫《书》,到了汉朝才叫它《尚书》,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上古的书”,复杂一点来说就是“上古圣王重要讲话汇编”。但是孟子看到的《尚书》和流传到今天的《尚书》存在着内容上的冲突。

古人常说的“诗书”不是泛指所有的诗和所有的书,而是特指《诗经》和《尚书》。

《今文尚书》是以秦汉年间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古文尚书》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古文字写成的。最后以梅赜的《古文尚书》成为唯一的传本。

秦始皇焚书,《尚书》是重点整治对象。到了汉文帝的时候,重振文化事业,向全天下征求《尚书》专家,最后只是拆墙取书,但是发现墙壁的装修质量不过关,竹简朽烂了,只剩下28篇。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民间又发现了《尚书》当中叫做《太誓》的一篇,还是从墙里挖出来的,献给朝廷,和伏生本凑在一起。《尚书》后来又出现了几个版本,后来历经战乱,各个版本陆续失传,到了东晋,梅赜(zé)献出一部《古文尚书》,篇目和原先的《今文尚书》有重合,但还多出来二十几篇。转眼到了唐朝,唐太宗统一思想,为儒家经典作标准注释本,《尚书》部分就用这部隶书《古文尚书》做底本,这竟然是《尚书》流传下来的唯一版本了。后来唐玄宗让卫包用当时通行的楷书再作一次改写。卫包对古文字并不太懂,但皇帝既然说他行,他也只好觉得自己行,然后刻石立碑,流传久远,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十三经注疏”版的《尚书》正文部分。

汉朝人重视“通经致用”,把《尚书·禹贡》作为治水参考书。《禹贡》一直是古代中国地理学的基础读本。汉朝人读《尚书》,最看重的就是《洪范》和《禹贡》这两篇。司马迁写《史记·夏本纪》,班固写《汉书·地理志》,都把《禹贡》抄了过来。汉朝人用天人感应的原则治水:搞好政治,水患自然就会消失。汉朝人用《尚书》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预测火灾,又可以预测政变。

《尚书》文字的古奥晦涩给解读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一字之差就可以从汉朝人的天人感应变成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

重要内容摘要: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禹谟》

对于国要勤劳,对于家要节俭。告诉了我们,如何为国,如何持家。成语“克勤克俭”出自于此。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大禹谟》

骄傲自满的人会招来损伤,谦虚的人会得到好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我们要学会谦虚,尊重规律,才能得到益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

国家的根本是人民,只有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安宁。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伊训》

不要对别人过分地责备,要多反思自己哪儿没有做好,学会宽以待人。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太甲中》

面对天灾,我们可以躲避。如果自己做了坏事,是逃不掉的,早晚都会受到惩罚的。

任官惟贤材。——《咸有一德》

只有让有能力的人做官,社会才能安定和发展。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说命中》

做任何事情,只有事先有所准备,才能不用担心产生祸患。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泰誓下》

树立道德的榜样,要尽量让其在社会上产生最大的影响力。对于邪恶的事物,要去其根本,决不能让其“死灰复燃”。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旅獒》

玩弄欺骗别人是没有道德的,整天沉溺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丧失志气。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舜典》

一个人的修养应该是:性格正直而温和,待人宽厚而严谨,性情刚毅但不去欺负别人,态度简约但不傲慢。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九仞:极言其高;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允:诚信,信实。怀:归向。用公心消灭私欲,人民就会信任归向执政者。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中》。

惟:惟独。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无稽:无从考查。询:征询。庸:用。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

其涵义为:人心变化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十六个字便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尧典》

克:能,能够。俊:才智。德:美德,道德。九族:从自己的高祖至自己的玄孙九代。睦:和睦。平:分辨。章:彰明。百姓:百生。协:协和。万邦:众民族。

          课程目录
1-尚书选讲
3-尚书选讲
4-尚书选讲